有学者认为,飞碟利用的是改变时空曲率的方式飞行。又是怎样的发动机,才能够支撑起那么巨大的UFO呢,这只不过是我们地球人利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去对于未知的外星发动机的一种揣测,听起来反物质的能量还是无比强大的,要说它能够支撑起遮天蔽日的UFO飞行,估计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1、外星人的飞碟飞行原理是什么?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对飞碟感兴趣。外星飞碟是一种想象中的飞行器,以电磁力、反重力、统一场,甚至意念推动飞行,然而这些都是没有真实根据的,人类曾经研制过飞碟形状的飞行器。美国空军曾经建造过一架类似于飞碟概念的飞机,在新闻报道中,透露出一种叫做柯恩达效应的东西,这是一种空气动力学的新原理,使得飞碟状飞机成为可能。
亨利·柯恩达是一个在巴黎生活了几十年的罗马尼亚人,早在1910年,他就设计、制造并驾驶了一架纯喷气式飞机。早在1945年,当他在有些尴尬的情况下被询问时,他的想法就引起了英美情报小组的注意,该小组的英国人在听完柯恩达的陈述后,建议他的政府代表他进行干预,以防法国人因柯恩达与德国人勾结而将他送上断头台。
他觉得柯恩达的头在柯恩达身上比在篮子里对西方更有用,幸好柯恩达还活着,没有证据表明德国人在他们的飞机上使用过柯恩达效应。平心而论,这位天才从未掩饰过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效果,事实上,他已经竭尽全力宣传它,大概是为了寻找支持者。为了使柯恩达效应可视化,让我们首先想象一个矩形喷嘴,高速射流从该喷嘴中射出,一个金属挡板放在喷射的方向会明显地使它偏转。
但在这种强大的冲击下,它不会持续太久,柯恩达发现,喷嘴下方的襟翼也会使其偏转,可以说喷气式飞机“紧贴”在襟翼上。它也用柯恩达效应吸走外部空气,襟翼和射流方向之间的角度不能太大,与飞碟成直角,它只会对飞碟产生阻力。柯恩达发现,他的效果只在31度以下的角度起作用,喷嘴的尺寸很重要;对于宽度小于7.62毫米的喷嘴或直径大于203毫米的喷嘴,这种影响几乎不明显。
可能后来的研究已经纠正了这个发现,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全尺寸的飞碟需要许多小喷嘴和襟翼才能升到空中并停留。起飞时,每个喷管处的柯恩达襟翼将伸展并向下倾斜31度,排气将开始,每个排气口都会有一个向下的分量,被吸入的外部空气加强。飞碟会从地面升起,通过调整总喷射气流,飞行员可以盘旋或上升得更高,飞碟的起飞垫只需要比飞碟本身大一点点。
当然,它必须由一种对喷射废气不渗透的物质制成,这是涉及的主要工程问题,在足够高的高度,飞行员会同时收回所有襟翼,切断除六分之一以外的所有排气管。然后,这些将作为传统的推进喷气设备,飞碟将根据与任何其他喷气飞机相同的空气动力学定律,像飞机一样飞行,在这种飞行器中,机翼面积和机身没有区别,没有尾翼会导致稳定性差,除非使用补偿装置。
对于这种类型的飞机,一种长期以来一直被考虑的补偿方法是仔细分配内部重量,这可以提供一定的稳定性,但可能会与一些更有效的方法结合使用,例如将喷气进气口也用作机翼缝隙。翼缝作为稳定装置的使用在空气动力学中并不新鲜,到目前为止,除了垂直起飞,飞碟似乎没有什么优势,垂直起飞在本质上更稳定的飞机上是可以实现的。
2、飞碟飞行是什么原理?运用了哪些科学技术?
飞碟一般被称为UFO,具有高速、悬停、灵活转弯、发射强光等特性,如果各地UFO报告的飞碟事件是真的,那么飞碟的飞行性能将好过地球上任何飞行器。正是因为飞碟优越的飞行能力,所以据说在二战时,德国就秘密研制过飞碟,但是因为还是采用传统的发动机技术(喷气式、螺旋桨式等),所以并没有发挥什么大的作用。不过,这也说明了飞碟对人类的吸引力,估计各国都有一些秘密机构偷偷研发过飞碟,
而UFO报告的那种飞碟,应该属于更为高级文明的产物,制造飞碟的技术也应该使用了完全有别于传统航天器的技术。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飞碟或者亲自捕获一个飞碟研究,但是通过对飞碟的描述,我们还是可以简单猜测一下飞碟飞行的原理是什么:1.有学者认为,飞碟利用的是改变时空曲率的方式飞行,这种飞行方式和曲速引擎有点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