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f=1/2π√LC,L是电感线圈电感量,C是电容器电容量。所谓的调幅波,是将带有信息的低频信号作为,运载控制信号的高频信号称作载波,由控制信号控制高频振荡波,使其幅度随者控制信号电压大小变化的叫调幅波,直到世纪初,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获得诺奖,原来光波是光子流,会表现出波动现象,所以,粒子是第一性的,波动是第二性的。
1、光波是电波还是磁波?
光波被麦克斯韦预言为电磁波后,一直被认为是如此。直到世纪初,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获得诺奖,原来光波是光子流,会表现出波动现象,所以,粒子是第一性的,波动是第二性的,对光进行重新了认识,出现了新问题,光如何是光子,却如何又是经典的电磁振荡波呢?各种假设的解释只为统一两者。遗憾的是至今并没有靠谱的依据能证明光是电磁振荡波,何来光有互相垂直的电场丶磁场呢,
2、收音机是如何接收电波信号的?为何不像手机需要大量的基站就能接收到信号?
手机的发射为蜂窝式,因为频率在885MHz(上行)至954MHz,太高,必须经过变频至中频,经过滤波器,中频放大再变频,经过再放大后由天线发射出去。衰减太大,故发射距离短,早期收音机所接收的中波、短波则不同,它们属于调幅形式从广播电台发射出来的。所谓的调幅波,是将带有信息的低频信号作为,运载控制信号的高频信号称作载波,由控制信号控制高频振荡波,使其幅度随者控制信号电压大小变化的叫调幅波,
而载波频率不变,如载波的幅度保持不变而高频振荡的频率随着控制信号的电压改变叫调频波。见下图所示,载波是正弦波,而控制信号可以用需要传送的波形,由于载波频率较高才能把无线电波从天线上发射出去。要把音波发射出去,就得利用载波,见上图(a),音频波称为“调制波”,见上图(b),把它们调制成已调波,它的频率和载波相同,而其振幅随着调制波的波形变化,见上图(c)。
已调波由发射塔发射出去,无线电发射台是有频率规定的,例如早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有790kHz和990kHz二个频率,它表示它们发送的载波频率分别为f1=790kHz和990kHz。怎样来接收呢?见下图所示,根据f=1/2π√LC,L是电感线圈电感量,C是电容器电容量。调节可变电容器C,这个谐振频率就改变了,
实际上旋到任意位置,这个谐振并不存在。例如在f=1/2π√L2C2=980kHz处,谐振回路仅仅是阻尼电振荡,没有能量补充,振幅不断衰减,不一会LC振荡器就停止了,当电容器旋转到有电台的特定位置990kHz这是振荡就能进行。这是因为天线传输过来电台信号补充了能量损耗,使得振荡可以维持下去,中波的频率535~1605KHz,其波长100~1000米。
由于大地是导体,故对中波吸收大,其传播距离200~300千米,短波频率从2.2~22MHz,其波长10~100米,由于短波波长短,它沿地球表面传播绕射能量较中波弱,完全靠天波传输,这样它白天经常受到太阳光中的电磁波干扰,故白天传播距离较晚上传波距离少。即使是这个样子,它还可以传播达到100~4000Km,因为早期调幅波都是利用大功率电子管进行发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