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表的表,指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根据2018年开始实施的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基础资产能否出表,关键要看基础资产(即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以及企业是否保留了对该基础资产的控制,如下图。
1、金融行业表内和表外什么意思?
表内和表外业务最主要的区分点在于是否在资产负债表里体现,这个表就是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广义的表外业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或有债权(债务),即狭义的表外业务。二是金融服务类业务,包括:(1)信托与咨询服务;(2)支付与结算;(3)代理人服务;(4)与贷款有关的服务,如贷款组织、贷款审批、辛迪加贷款代理等;(5)进出口服务,如代理行服务、贸易报单、出口保险业务等,
而中国把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分为十一类进行管理:(一)等同于直接信用形式。(二)特定交易项下的或有项目,(三)短期内可以自动清偿和与贸易有关的或有项目。(四)回购协议,(五)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六)买入远期资产,(七)票据发行和循环包销便利。(八)初始期限为一年以下的、可随时无条件取消的承诺,(九)初始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其他承诺。
2、财务上出表是什么意思?
出表的表,指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简言之,出表指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即该项资产不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表的专业定义:在金融资产转移中,转出方对金融资产是否终止确认,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企业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中予以转销,对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打包成ABS后怎么实现出表呢?根据2018年开始实施的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基础资产能否出表,关键要看基础资产(即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以及企业是否保留了对该基础资产的控制,如下图:图1:判断基础资产(金融资产)能否出表的标准从图1可知,基础资产能否出表有三种情形,对于不能出表(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或者完全出表(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应该比较好理解,对于企业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通常有以下情形:1.企业转移金融资产,并采用保留次级权益或提供信用担保等方式进行信用增级,企业只转移了被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部分(非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且保留了对被转移金融资产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