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企业被称为老铺。日本资源匮乏,工业原材料极度依赖进口,但是日本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特别发达,是日本的经济支柱之一,▲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潇湘卧游图》从此之后,中国大量珍贵文物通过“正常”的古玩贸易流入日本,到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左右,在华从事古董生意的日本商人就有50多人,主要分布与天津、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凭借这些城市的便利交通,他们可以随时将“购买”而来的中国文物,卖往日本、美国等地。
1、日本百年老店盈利如何?
日本老店我吃过一次,在高桥那里,我们一行8位,排队排了半个多小时,在一个廊坊里的一家真正的百年老店,生意特别好!可惜没记住日本老店的名字。进了店内,一个日本店小二,手拿木屐象拍手一样拍着,意思是请每位客人进店换鞋,不论男女老少一律换上木屐。到了楼上做下,就是那种很低的日本台子,上来日本的服务员,请你点菜,基本上都是象中国人的套餐,一个盆子有饭有菜,我们几个还点了几瓶日本啤酒。
味道不错,气纷很热闹,客人是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基本上是不停的,如走马灯似的。各位条友你说能不赚钱?至于赚多少本人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是知道的,那就是我们人均消费在人民币八十元左右,楼上楼下估计可同时坐一百位左右,每人用餐时间约半小时,一般,中午三小时,约六百人次,晚上可能时间长点,每天应该是一千三百人次吧,大家一算,大约可知盈利多少了。
2、在日本有多少中国的文物?
谢邀,很多人只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掳掠了大量中国文物,却不知道还有大量文物是被中国商人低价抛售给外国买家的,更不会有人知道,日本也拥有大量中国文物。一般说来,日本所拥有的中国文物主要有三种来源,第一是随着古代中日交往而获得的,第二是在清末低价收购的,第三则是在抗战时期搜刮的,具体的就让子渊为大家一一介绍。
众所周知,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中日两国自古就有着文化交流,从东汉皇帝赏赐汉委奴国王蛇钮金印开始,中国文物就不断流传至日本,算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众多中国文物艺术品中,日本人最喜欢的就是瓷器、佛像、书法这三样。随着唐宋时期遣唐使归国与中国僧人访日,无数珍贵瓷器和精美佛像东渡,而王羲之、怀素等书法大家的墨迹摹本等也被一并,日本贵族迅速为中国文化所折服,
▲日本遣唐使至于茶道等文人审美趣味的传入,则在日本文化界掀起了一股茶艺风潮,龙泉窑、吉州天目盏、建窑油滴天目等简约秀美的瓷器,也成为当时京都平安王朝皇室贵族与茶道、花道人士争相追求的珍品,正是因为有如此历史渊源,20世纪初的日本上层主流对中国茶具瓷器的兴趣远远大于其他珍宝,而且日本人对色彩极简的宋瓷颇为痴迷,而不像欧美藏家那样,偏爱色彩绚丽的明清官窑瓷器。
“鸦片战争”之后,中华国门大开,大量文物珍品流向世界,其中瓷器主要流向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比如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日本“千岁丸”号来沪行商,据随行人员纳富介次郎的日记记载,回国时他在沪上古玩市场花低价就廉价购买了一批元明清书画作品,这些文物都是逃避战乱的中国东南各省难民所出售。▲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潇湘卧游图》从此之后,中国大量珍贵文物通过“正常”的古玩贸易流入日本,到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左右,在华从事古董生意的日本商人就有50多人,主要分布与天津、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凭借这些城市的便利交通,他们可以随时将“购买”而来的中国文物,卖往日本、美国等地,
当然,也有着一些中国古董商人在发现商机后,主动将藏品送至日本出售,比如留学日本的著名藏书家董康,他曾在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将自己在北京旧书店购得的“永乐大典”中的17册,卖于京都帝国大学图书馆。▲曜变天目茶碗相比起那些花低价收购文物的古玩商来说,还有一些日本人的行为更加恶劣——他们通常是喜爱游玩的古玩商与探险家,通常直接到中国内地城镇搜购文物,如臭名昭著的大谷光瑞,就曾先后三次深入中国西北内陆从事文物盗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