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智能手表正在从未戴过手表的或那些戴过普通显时手表的人群中越发流行,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实际证据表明智能手表的销售对奢侈手表业造成显著打击。瑞士有不少手表生产厂家,他们的手表产品都可堪称一绝,但我反对“智能手表正在损害瑞士奢侈手表业”这一说法。
1、豪利时手表怎么样?
作为一个独立的制表品牌,Oris可能相对比较小众,但是这几年发展很快,而且出了一些比较火的热门款。先来简单看看历史,1904年,PualCattin和GeorgesChristian在瑞士Hölstein创立了Oris豪利时,因为看到了工业化制作的优势,仅仅6年,Oris就成为当地最大的钟表厂。后来因为石英危机的影响,瑞士钟表企业有不少开始抱团取暖,希望借助一个集团的力量让大家活下去,
Oris豪利时加入了ASUAG(海耶克后来把ASUAG和SSIH重组后,建立了Swatch集团),但是因为集团化以后,品牌自然缺失了很多自主权,比如不允许再自己单独研发机芯等。Oris豪利时的管理层人员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局面,在1981年时,出钱把品牌的管理权收回,于是直到今天,在几大钟表集团的市场上,这个独立的小品牌依然奋斗在一线,
今年,Oris比较火的一个系列就是65复刻,市场反响很不错。65复刻这个系列是在2015年巴塞尔首次推出的,当时的灵感就来自于品牌在1965年推出的早期潜水表,2016年,算是一个小爆发。首先因为我之前提到的CarlBrashear青铜一代的出现,为Oris豪利时攒下了好口碑和人气,同年推出的65复刻42毫米的蓝盘和绿盘,多个款式当年进入了全球单品订货的前十,因为经销商对此也充满信心,一般而言,一个比较新的系列可以进入Top10还是很不容易的。
去年,蓝盘和绿盘都成了线上店铺销售的主力军(其实2017年出过黑盘Movember特别版,只是中国没有进),在天猫表现出色,今年上半年,65复刻系列的销售同比增长已经超过300%。今年,兔子翘首以盼的,还不是CarlBrashear青铜二代(3万多,已卖空),毕竟从单价来看,3万多有一定门槛,但最新的65复刻铜圈表1万多的均价稳稳拿下今年最值得买的复古潜水表了。
2、智能手表好还是机械手表好?如何选择?
徐不工:这是一部爱恨情仇的大剧,才刚刚开始而已,包袱还没展开呢,别着急下结论,智能手表和奢侈手表的爱恨情仇二手市场和灰色市场销售的繁荣:产能过剩这里有两个要点。首先,对腕表的需求并没有减少,而是消费者不再选择从传统渠道购买手表了,二手市场和灰色市场依托于已经面市的手表蓬勃发展,但正在取得盈利。这些非官方销售渠道带来的高便利性和低的价格(通常比零售价少20%到60%),或许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为什么人们不再买那么多新手表,以及瑞士出口的新手表为什么不那么多了,
瑞士手表行业一向讳莫如深的是,在近几年(他们也自此开始衰退),他们向市场投放了太多的新品。显然他们认为中国会保持增长,因此差不多是开足了马力生产并输运到中国人和其他新贵消费的地方,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和由之带来的对奢侈腕表需求的减少,腕表销售也开始下滑,导致严重的供过于求。那些卖不出去的库存到哪里去了?它们最终作为新品或旧品流入了灰色市场,
奢侈手表厂商选择减产降价或者转向高端化作为回应作为爱表人士,你会发现瑞士奢侈手表行业正在缓慢而坚决地回应以上提到的问题,手表业内部也在进行着从舒适而过时的区域批发模式向更加现代的面向消费者直销的全球化模式的转变。在大的手表贸易展里,例如SIHH和Baselworld,不难发现手表厂商在新产品上更加趋于保守,
多数厂商正在生产更少的新型号并大幅改变策略。厂牌首先意识到,相比于面向“奢侈购物”的大众批量销售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腕表,把更少的昂贵手表卖给世界各地的少数精英更为容易,最终,许多大厂开始发现他们的零售价格都已经高得把消费者拒之门外了,腕表消费者不但开始转向二手、古董、拍卖和灰色市场,而且也开始选择采用如Kickstarter一样的众筹平台的大量初创公司的新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