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隋朝的历史过去一千多年了,要问独孤伽罗是个什么样的人。再后,菩萨又化身为帝释天的天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玉皇大帝,这个地位相比于上面的色界中的诸天要低的多,因为属于三界之中的欲界,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叫忉利天,帝释天居于忉利天中央的善见城,周围四方各有八个城属于其统辖,共三十三城又叫做三十三天,其实是在同一平面。
1、什么样的古籍、旧书收藏价值高?
谢邀!感谢关注收藏界小资,了解更多收藏知识!可以这样说,古的都有收藏价值,越古越好,前提是真货!因为书本来是不好保存的。线装古书以宋代刻本为最古老,也以宋代刻本为最好,因为宋代刻本雕镂得一丝不苟毫不马虎,绝没有错字、缺文的情况,而且书写全出自名家之手,并不是一般匠人所做,因此字体全都肥细有规则,好的有欧、柳的笔法。
宋代时刻书最多,凡是宋代之前留下来的书,全都被刻印了,其中奇书更多,自宋代刻印之后,后世再也没有重刻的,宋代刻本中又以佛教、医家两类内容所占数目最多。因此后人尤其以宋刻为善本,宋刻本中又以活衬竹纸为最好,而蚕茧纸、鸽白纸、藤纸等固然也很好,但留存下来的不多,不容易得到,糊的较次,而且常有用澄心堂纸数幅做副页的宋刻本,特别精妙。
海内名家评价书的等级,以之作为估价的轻重高低标准:把《坟典》、《六经》、《离骚》、《国语》、《史记》、《汉书》、《文选》作为最高等级;诗集、诸子百家次之;文集、道家、佛家的书又次之,元代时仿刻宋版书,起初也有一些善本,这大概是由于尚能继承宋代的余韵,以后就相去越来越远了。单边的字画不分粗细,比宋代的边条阔多一线,纸质疏松,刻工生硬,所用的墨也污移混浊,书中也没有避讳的字,开卷之后全没有了书香之味,其中用官券残纸背面所印的更差,
明代之后,书中的字全是匠人所雕刻的,既无古意又无新意的奇异字体,与宋、元的字体全不一样。书中的字也已经很小了,墨色也很浅,宋刻本字大本长,即使有箱版那样小本的,也完全与大本的字体墨色一致,元,明时所刻的全达不到这种程度。清代的书籍中,殿版本质量较好,若是仿宋刻的书籍则没有善本,因为所着的墨色青而且亮,纸质焦而且脆,与宋版书相比较优劣自然分明,至于书价的差别悬殊更大,
2、拈花一笑的典故是什么?
拈花一笑又称为拈花微笑,是佛教的一桩公案,当时佛陀手拈花,大迦叶微笑,佛祖与大迦叶以心传心延法,禅宗至此开宗立派,大迦叶也因此成为禅宗第一代宗师,至达摩为二十八宗师,达摩为汉传禅宗第一代宗师。要说起拈花微笑这个典故,是一个饶有兴致的趣事,我们不惜篇幅地娓娓道来,这个公案来自于存疑伪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注意,佛经就是佛经,为何贯以存疑伪经,很显然,怀疑这个经典是伪造的。
那如何判断一部佛经人真伪呢,打个比方,我们平常在文件、证件或者票据上加盖印章表明经审查合规或合法,在佛教也有类似的做法,判定一部佛经的真伪也使用加盖印章的方法,不过不存在实体的印章,只是存在这个印章的判定标准,即三法印或者四法印判定,三法印的标准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如果加上“有漏皆苦”,则为四法印,对《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判定,不管如何对照三法印或四法印都有诸多疑问之处,故列为存疑伪经,
最明显的就是大藏经到目前尚没有收录。到于为何没有收录还有另一则传说,宋代云门宗僧重显(后称雪窦禅师)的《颂古百则》中有“日面佛,月面佛,五帝三皇是何物?”一句,惹怒了宋神宗,说诽谤圣皇不得入藏,其实对佛经我们真的没办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因为古印度没有历史,更没有纪年,经典的时间混乱不堪。所以其真伪也就到此为止,
下面我们不妨先看一下此经中关于拈花微笑的故事梗概了。一、序言部分-佛陀还众生实地东游考察佛陀在大灵鹫山说法,参加大会的有八万大比丘、八万菩萨,还有无数凡人、天人、海龙王、夜叉王、阿修罗王、神仙,这里边还包括阿阇世王(北印度摩揭陀国王)、波斯耨王(中印度憍萨罗国王)、宰官(政府官员)波罗门(学者),地狱的焰口饿鬼、金色师子(畜生界的王)、六牙象王(菩萨、玉皇大帝等的坐骑)、非人(精灵),总而言之,三界的各种众生都包罗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