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地理学发展程度是领先世界300多年的水平。即使300年后罗马帝国时代的埃及人托勒密(公元99~168)的《地理学》中有一幅地图(对此图年代;有观点认为是1478年䃼上的,我仍然假设它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虽然这幅地图是仅凭想象而“粗制滥造”的,却仍然晚于西汉时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绘制在丝帛上的地图。
1、两汉时期地理学的发展怎么样?
两汉时期的地理学发展程度是领先世界300多年的水平。即使300年后罗马帝国时代的埃及人托勒密(公元99~168)的《地理学》中有一幅地图(对此图年代;有观点认为是1478年䃼上的,我仍然假设它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虽然这幅地图是仅凭想象而“粗制滥造”的,却仍然晚于西汉时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绘制在丝帛上的地图,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图之一)在我国,地图的传说非常遥远,比如《山海经》,这部先秦时期最古老的神话传说,书中的图画即绘有山水、动物、植物、矿产,这种图画和象形文字可惜是各自单独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于战争频繁,土地变化大,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出现了各种地图和相关著作;如《管子.地图篇》、《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等著作中就附有图九卷、四卷、燕国则有督亢地图,
秦始皇为了征服南越,派了一个叫史碌的“地理勘测工程师”秘密绘制了南岭地形图,可惜这些实物可能都毁于秦未的战火中。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地图前,我们能够出示的最早地图实物是南宋时期的刘豫于阜昌七年(公元1136)刻于石碑上的《禹迹图》和《华夷图》,而成图于西汉时期的画在帛上的地图,不仅内容丰富和测绘精确,时间上就赢了《华夷图》1300年。
(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地图之一)因此,成图于西汉时期的这幅地图,就是世界上第一幅地图,这幅地图不是凭空想像的,应该是经过实地勘测的结果,从上图来看,它是釆用了闭合曲线表示山体范围,山脉延伸走向,并辅以俯视、侧视相结合的方法,表示九嶷山区的山峰,这个与现代地形图以等高线配合山峰符号的画法基本相似。秦统一中国后,由于农耕技术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地形的测定和地图的绘制,都大大的发展了,
尤其是历经汉朝四百多年的发展,制图技术达到很高水平。这种高水平的技艺,经过晋代裴秀的总结,拟定了“制图六艺”的古代制图学理论,因此成为我国伟大的制图学鼻祖,与前面提到的埃及托勒密齐名,是世界东西方两颗制图学领域的明珠,(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地图之一)我们知道,绘图的基本工具是指南针、水平仪、圆规、角尺(三角板)。
这些工具在我国使用时间可以追溯到已经发现的伏羲和女娲图画中,他(她)们手中都拿着“规”和“矩”的图象,司马迁《史记》记载夏禹用准绳和规矩等工具来规划洪水的治理。春秋时期的鲁国人鲁班也曾经使用角尺、墨斗划线来制造攻城的云梯和会飞的木鸟,地图制作有一项基本数据是必须完成的,那就是里程数。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发展、完善了远距离测量工具一一计里鼓车,
据晋崔豹的巜古今注》说:“计里车,车上两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一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到了北宋时期,计里鼓车又获得大的改进,一个普通的单辕木车,左右各坐一人,关键部件是一对足轮,直径是六尺,圆周十八尺,车中有一个直径一尺三寸八分的平轮(齿轮)有十八个齿,共有四个大小不一的直径,齿数也不同,分别是:54、100、10、100,还有其他样式齿轮共同组合联结,只要车轮一动,整个齿轮系统全部运行;车轮一停,齿轮也就停止传动,
2、我问一下各位大师,师范地理科学专业怎么样?
师范地理科学专业怎么样?首先,通常来说,师范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的对口就业方向,就是成为地理老师。地理学科通常开设在初中和高中,小学是没有地理这门学科的,初中地理由于学科小,学生每周学习地理的课时也就1~2节,所以一般对于初中地理教师的需求不是很大,高中地理老师的需求量会比初中大一些,但也没法和语数外等大学科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