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直到相当于中国的南宋,欧洲的经济水平仍然很低下。看来,不但“贵族精神”是否能传承百年大可质疑,连贵族的家族能否坚持百年都是很大问题,世纪开始,欧洲经济和人口都有了明显增长,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300年间,欧洲是一片混乱的局面,21年——1936年,一枚袁大头的价值相当于人民币60—80左右,其购买力严重缩水。
1、民国时期的一块袁大头,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袁大头即民国货币的一种,是银元,即咱们的俗称的“大洋”,发行于1914年,发行量达7.5亿枚,是民国时期流通的主要货币。收藏价值很高,被称为银元之宝!现在一块民国三年的普通袁大头,随随便便就能价值几千块!当然了,在民国时期,这玩意儿就是一种货币,其价值比较固定,袁大头在民国时期的经济价值要从“购买力”方面来分析,而“购买力”要对照当时社会的“安定环境”来判断。
依我之浅见,在1914年至1918期间,袁大头相当于人民币一百元至二百元左右,理由:1914年,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并发行“袁大头”为民国货币。“袁大头”在1914年的发行量大约在2亿枚左右,由于“袁大头”刚刚发行,银行、商行需要储备大量“袁大头”作为流动资金,而政府也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袁大头”作为部队的军饷以及政府人员的工资,因此“袁大头”的其价值在1914年—1918年应该处在巅峰期,
举个例子,北大教授吴虞老先生曾在1914年6月20日,在北京王府井饭店宴请胡适、钱稻孙等北大教授吃了一桌鱼翅、鲍鱼、燕窝应有尽有的高等酒席,一顿饭下来花了25枚袁大头。以现在的价格来分析,这样一场宴席少说要在3000—5000千元人民币左右,但是考虑到民国时期的物价并不算高,鱼翅燕窝这种食品的价格也没有现在炒的那么过分,所以一枚“袁大头”等于100~200元人民币的判断并不荒唐,另外,1921—1930期间,北京普通军人的月工资是七块半袁大头、保姆老妈子的月工资是两块袁大头、巡警8块袁大头,
知识分子的工资要比工人高的多,小学校长的月工资有80块袁大头,而北大教授的月工资有300块袁大头。(参考《民国房地产战争》)1914年,一块袁大头可以买到约30斤大米,现在超市中的普通大米大约5元一斤,30斤就是150元人民币,由此可见,1914年至1918期间,一枚袁大头在当时的价值等于人民币100元以上,是非常值钱的。
但是袁大头的价值和购买力并不是永恒的,它随着时间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1919年、1920年、1921年,中央政府连续三年发行袁大头,共发行了5.5亿枚,这样一来便导致了袁大头的贬值,1921年——1936年,一枚袁大头的价值相当于人民币60—80左右,其购买力严重缩水。鲁迅先生在1920之前,仅花费了500块袁大头便在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买了一处四合院,1930年之后在北京随便租一个房子却要30块袁大头一个月,360块袁大头住一年,可见袁大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处在贬值的状态,
1930—1936年,日本在中国搞货物垄断,导致物价飞涨,袁大头再一次贬值。1937年之后,全国上下在战火中动荡不安,日本人为了储备军粮,在中国大肆抢夺粮食,老百姓们拿着袁大头,却买不到粮食,只能靠吃粗粮、野菜饱腹,国军的政府高官眼里只有金条和美元,袁大头的价值转而下降至冰点,直到抗日战争后期才有所好转,
2、欧洲贵族精神为何传承百年?
感谢小秘书邀请。这是一个回答起来难度很大的话题,首先,何为贵族,就比较难定义。在英语里,有用于贵族的两个专门词汇——nobility和aristocracy,但涉及到解释,有说是“属于社会中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拥有优越于其他阶层的头衔”;也有说是“统治团体,一个寡头政治集团”;还有说是“构成和国家政权相关的特权阶层的人的集合体”,
这几种说法,都可以在《牛津英语词典》里查到。其次,何为贵族精神,是“贵族”所具有的“三观”,还是示与他人的感受?西方所有著名的百科全书,皆未对此作出解释——没收录这个条目,其实,在许多研究“贵族”问题的专业书籍中,也没探讨这个问题,尝试着来分析,一,在西方,关于贵族,是个涉及不广但热度不低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