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有手表和手机的确很不方便,在当今网络时代想起来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以前没有手表手机,人们对时间的区别管理概念和方式主要有几个方面,时钟只能在家可以看,离开家就不行了,跟当今的手表手机的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完全没有可比性,手机代替手表有很多优势,比如时间准不差一分一秒,比如洗澡洗衣服不用另外摘下手表,比如摔个跟头不用担心手表伤害手腕等等。
1、如今手机完全可以代替手表,为什么还有人戴手表?
手机代替手表有很多优势,比如时间准不差一分一秒,比如洗澡洗衣服不用另外摘下手表,比如摔个跟头不用担心手表伤害手腕等等。尽管有这么多的好处,还是有很多人依然喜欢戴一块手表,我想那心理也无非以下几种,第一是象征身份。你看过所谓的那些贵人名人有不戴表的吗?有也不多,一块表就是身份的证明,证明身份也就等于证明了他的地位,他的权威,他的财富,他的业绩,他的工作,他的成就。
一个人的诸多优势优点通过一块名表凸现出来,一块名表也是另一张身份证,第二是炫耀。这个往往是有钱人的心理,他通过戴一块表来炫耀他的财富,他戴的当然更是名贵之表,以显得高于众人穷人之上,他的袖子肯定不会太长,那样会盖住他的表显示不出来,另外他经常在人多的地方伸腕看表,其实是虚晃一下,是给别人看的。第三是风度,
觉得戴一块表露在外面很有风度很上档次,这种心理的人不一定有钱也不需太有钱,他这块表未必有多昂贵也不需有多昂贵,说不定在某多多五十七十块钱买的,跟别人说五六百买的。第四是装饰品作用,这一作用和戒指,耳环作用一样,是美的装饰,美是一种价值追求,同时也是虚荣心。以上四种都是爱面子爱虚荣的表现,这样的行为可以理解,人毕竟是讲尊严的动物,也有人戴表是个人爱好喜欢和习惯,没别的讲头,就是有别的讲头也是个人自由,不用不好意思接着戴吧,
2、以前的人在没有手机和手表的年代他们是怎样来区别时间的?
以前没有手表和手机的确很不方便,在当今网络时代想起来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尤其是没有手机,简直像个瞎子寸步难行!可是环境能够造就人,人类的生存适应能力是不可置疑的,遇到什么困难,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以前没有手表手机,人们对时间的区别管理概念和方式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是时钟,即可以挂在墙上,或者放在桌子案头上的那种传统老式,手动上发条的时钟;其二,根据晨鸡叫晓和阳光的移动规律安排支配时间;其三:七十年代利用遍布各乡镇的有线广播网络来掌握时间,
当时没手表,部分经济好一点的家庭备有时钟,挂在客厅,或放在桌子案头,依据时钟来区别时间,安排一天24小时的生活工作学习。但是时钟只能在家可以看,离开家就不行了,跟当今的手表手机的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完全没有可比性!七十年代初后期,手表才刚刚面市,在那个时代属于奢侈品,不可能很多人拥有,街上偶尔看见有个别人戴,那肯定是极少数的有钱人或者是华侨。
当时谁家有姑娘出嫁,订婚时手表是女方要求男方必备的“三转一响”四大件彩礼之一,四大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今天来看不可思议。在农村,农民要早起下地干活,普遍以公鸡叫晓来区别时间,一般按照凌晨雄鸡三次打鸣为时刻表,依次是二点多公鸡打头鸣算一更,三点多公鸡二次打鸣是二更,四点多再打鸣即三更天。
此时天已拂晓,该出远门或下地干活的人们,在公鸡嘹亮的叫唤声中,早早起床各司其职,这是当时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用到的时间表。在白天,人们则以看太阳升起多高来判断大约是上午几点,以太阳落下还离山顶多高来判断大约下午几点,那时候经常听到大人们说:太阳升起有一竹竿高了还不起床干活等等,还会以房屋或大树作为参照物,根据房屋或大树阳光投射影子走向来判断时间是上午中午或傍晚,以此安排什么时间干什么活。
也许人们长年累月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驾驭时间的能力,借助大自然的一些规律因地制宜的来区别时间,还有一个借助遍布全县各乡镇的有线广播网络实现大众化的时间管理。七十年代,县级及各乡镇都建立了有线广播站,有的公众角落或学校操场安有高频大喇叭,早晨五点四十分,广播准时响起《东方红》乐曲,开播新闻时事等等,七点二十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