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机械手表的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那么便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的现象。可想而知,擒纵系统每秒钟都在超高速运转,中间的摩擦力、撞击力的损耗是不能忽视的(所以擒纵的棘爪都是采用耐磨的人造红宝石制作),游丝的一点点位置、温度和受力的变化都会影响走时精准。
1、什么是机械表误差,为什么会有误差?
其实不管是多贵的机械表,哪怕是二三十万的机械表,只要是机械表就存在误差,换句话讲没有零误差的机械表。一般来讲,正常的机械表在满弦的情况下,日误差是30秒内,而经过天文台认证的手表日误差在5秒内。如果对时间的要求有着执着的追求,不妨考虑下天文台认证过的手表,表机使用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使摆轮游丝简谐振动,使手表走时产生误差。
如果机械手表的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那么便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的现象,机械表误差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佩戴者使用的问题和机芯自身的问题。一、佩戴者使用的问题1、动力不足,动能不足是严重影响机械表走时的一个因素,有些表友经常不佩戴或者经常在办公司工作的人士,手臂运用量不足,从而导致动力不足。当然也不要佩戴自动机械手表去做运动,防止动力过饱和,影响手表的走时,
2、佩戴者的因素。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那么每块表佩戴后的效果也不同,尤其是对于机械表来说,注意不要乱丢乱扔、乱磕乱碰。3、腕表的正确操作该有的基本操作知识一定要知道,比如:半夜不调表、指针别逆行等等,4、自然因素。如:温差骤变、受磁、机芯老化等等,机械手表机芯内部很多零件都是钢质材料,很容易受磁。受磁后会导致游丝圈粘连,从而使机械手表走快了,
二、机芯自身的问题1、质量问题。如上弦失灵、摆锤失灵等都会造成走时不准,2、游丝变长或变短。游丝长了,就会使摆幅增大,摆频就会变小,手表就会变慢,游丝短了就会使摆幅增小,摆频就会变大,手表就会变快。3、摆轮和游丝的均衡性,尤其是摆轮,摆轮均衡性非常不好,就会造成摆轮在某一摆幅下,凸显出表面化的精密度变动;机械表毕竟是非常精密的机械组织,这也就有了“娇气”的理由,所以不管出现包括走时快慢在内的任何问题,都不要自己打开后盖自行处理,这样很容易对腕表造成更大的伤害,交给专业机构处理才是正确的选择。
2、你带的机械手表一天有多大误差?怎么样?
永远分秒不差的机械表是不存在的,毕竟机械腕表是一个个机械零部件组成的,这些零部件之间每天相互摩擦、碰撞、驱动,加上温度、磁场的影响,一天24小时共86400秒,存在那么十几秒的误差,实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个机械机芯动辄上百个零件,只要有其中某个环节运转受阻就可能影响走时,有日误差再正常不过,只不过,既然有“走时不准”的概念,一定有一个判断走时正常与否的误差标准在。
这个标准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些不同,一般来说,机械表只要在上满弦的情况下,走时每天慢不超过30秒,快不超过30秒就基本符合标准,这个标准乍一看让人感觉挺惊讶的,怎么这么宽松,原来机械表这么不准也可以?但其实日差十几秒对于普通表主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一周也只有差不多一分钟的误差。加上很多人只是通勤时间佩戴,周一早起照例还是要照着手机调一下时间上一下发条的,这一分钟的误差也就调回去了,
如果你想要绝对精准,那就买一块电波表,实时接收信号对时,30万年都不会有超过1秒的误差,但比起机械表总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这个就不展开说了。具体看我主页以往文章,当然,高级制表品牌对自己的要求会严格许多,大部分制表品牌都会选用瑞士官方天文台标准,它对精准度的要求是每日误差在-4~ 6秒,对精准度的追求是许多腕表品牌努力的方向,所以最近几年业内还有一个更严格的标准——“至臻天文台认证”,要求腕表在15,000高斯强磁场下的每天误差介于0~ 5秒,可以说是业界标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