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重禧楼篱式嵌珐琅更钟)于是清朝内廷渐渐培养了一批钟表匠人,设置了做钟处,专门制作和修理钟表。大清皇帝似乎也传承了大明诸帝对西洋钟表的喜爱,(铜镀金自开门寿星葫芦式钟)有史料记载,做钟处出品的钟表无论外形还是机芯都代表了我朝当时钟表的最高制作水准。
1、除了清朝时期的西洋古董钟表,你还见过哪些清朝自制钟表?
明朝时期,传教士利玛窦进献一大一小两台自鸣钟给万历皇帝,便正式开启了我朝机械钟的历史。机械钟一进入皇室,立刻就得到皇帝妃子的喜爱,明朝期间钟表都以报时为主要功能。(铜镀金写字人钟)传到清朝,尤其是乾隆期间,皇室对机械钟的喜爱更进一步,钟表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品,偏向装饰效应。乾隆初期,机械钟仍旧靠传教士、西方使团礼献或负责贡品的官员采买,
尽管西方制表师们为了投乾隆所好,做了一大批颇具东方特色的钟表,但仍旧满足不了乾隆的喜好。(紫檀重禧楼篱式嵌珐琅更钟)于是清朝内廷渐渐培养了一批钟表匠人,设置了做钟处,专门制作和修理钟表,民间也以苏州和广州为中心建立了做钟场。做钟处出品的御制钟表,不惜人力物力,极尽人工巧匠,极尽奢华之美(乾隆审美你懂的),
(铜镀金自开门寿星葫芦式钟)有史料记载,做钟处出品的钟表无论外形还是机芯都代表了我朝当时钟表的最高制作水准。一时间,清朝自产钟与西洋钟分庭抗礼,现存于故宫博物院18~20世纪的中外钟表共312件,其中包括英、法、瑞士等国近代钟表大师的杰作214件和清朝造办处苏州、广州制造的精美供品71件。(铜镀金珐琅三人献寿钟)所有图片是笔者春节期间于故宫博物院钟表馆,在人流如织的场景下仓促拍下的,
2、钟表的历史是什么?
以前,人们经历了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日昝、圭表、漏等计时工具的过程。至东汉,苏颂等人创制了水运仪家台,是汉族的一种大型天文仪器,它是集演示天象的浑象、观测天象的浑仪和计量时间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
它不仅是小型天文台,还是一台计时器,但遗憾的是科学家们没有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计时功能。13世纪,最早的钟出现在修道院,目的是为了提醒修道人记得祈祷及作息,14世纪以来,机械钟多为皇室或教堂所拥有,钟塔、钟楼矗立于教堂一隅,大师也多是数学家、物理学家或是天文学家,例如现存于布拉格的著名景点天文钟,就是1410年由布拉格皇家钟表匠Mikula及数学家JanOndrejuvl所做,
钟表的演进历经文艺复兴以及大航海探索时代,科学家的灵光乍现促成了计时器的进步。17世纪初,伽俐略发现单摆理论,17世纪中叶,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应用其理论造出了第一个机械摆钟,英国钟表师WilliamClement的杠杆式擒纵器,成为落地钟的开端,自此钟表更为精准化。在历经17世纪末太阳王路易十四辉煌的年代,通过皇家钟表师、皇家雕塑大师的努力,更将钟的装饰艺术推到了一个灿烂的顶端,受到国王和贵族的收藏和喜爱,许多浪漫华丽的鎏金座钟、落地钟迄今仍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供人参观,
而欧洲贵族文化中精巧的落地钟、“自鸣钟”也在明末清初,成为利玛窦等传教士进献给中国皇帝,开启中国传教大门的礼物,包括乾隆皇帝都以喜爱钟表而闻名,拥有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等名家钟表师的杰出收藏。近现代以来,随着石英钟的出现,机械钟的历史传承、艺术价值、时尚品味早已超过其计时功能,而成为世界喜爱钟表人士居家品味和生活美学的象征,
3、清朝做钟处制作的钟有什么特点?
先说说“做钟处”的由来。自明万历年间,来华的传教土为了谋求教务之发展,各种考量权衡后,采取了展现西方科学为主旨的传教策略,他们以自鸣钟作“铺路石”,在广东有了最初的立足之地,1601年利玛实以两架自吗钟作“敲门砖”,叩开了紫禁城的大门,随着朝代更迭,传教士仍把进献钟表作为亲近皇帝的重要手段。大清皇帝似乎也传承了大明诸帝对西洋钟表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