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离开北京以后,到了中国其他城市,往往会对其他城市的接待人员抱怨北京的感觉。我感到北京的食品特便宜(比起我们乡下),18年,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61元,同比增长9.0%,客人是带着不好的联想来到北京的,即使北京的人民再怎么热情,再怎么友好,也很难改变他们的偏见。
1、北京的薪资水平怎么样?
首先一组绝对值数据:1、2018年,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61元,同比增长9.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90元,同比增长8.9%,2、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7687元,同比增长7.0%,人均财产净收入10612元,同比增长14.0%。3、2017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01599元,月平均工资为8467元,结合涨幅,2018年度,月平均工资应该能有9200-9300元左右,
2、外国游客对北京的评价怎么样?
做过几年外语接待工作,大部分接待的是来自于德国,瑞士奥地利的客人,这些客人对于北京的态度基本上是负面的。首先,北京是超级大都市,堵车比较严重,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瑞士,奥地利,德国,这三个国家普遍是不采取建设高楼大厦以及建设超级大都市的价值观的。因此,绝大多数来自于瑞士,奥地利以及德国的客人,对于遍地的高楼大厦持比较负面的评价,
他们会觉得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生活起来很不舒服,走在街上经常要时不时的抬头看,脖子很酸,有时候看不到天空。像北京这种风格的城市,对于东南亚美国的客人来说可能相对来说好一点,但对于欧洲的客人来说,吸引力不是很大,其次,由于外国媒体的误导,北京政府等同于中国政府。外国媒体普遍把北京和不好的事情划上等号,对于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污蔑。
所以,客人是带着不好的联想来到北京的,即使北京的人民再怎么热情,再怎么友好,也很难改变他们的偏见,所以,当他们离开北京以后,到了中国其他城市,往往会对其他城市的接待人员抱怨北京的感觉。第三,北京的接待人员生存压力比较大,所以在接待的过程中,对于客人的二次消费要求比较多,这也是造成国际游客对于北京印象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往往觉得北京的接待人员非常的不友好,如果他们不做二次消费,接待人员的态度就会比较差。甚至连司机的态度都会比较差,再加上北京经常堵车,有时候他们会觉得司机的迟到是因为他们没有二次消费,所以司机故意放慢了速度,耽误他们的时间。第四,由于国外媒体的洗脑,他们到达北京以后,看到的中国和他们在媒体上看到的中国会有很大的区别,
再加上做接待工作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国企会让他们产生不好的联想。他们会总是认为接待人员带他们看的都是设计好的内容,他们所看到的都是美化过的内容,他们觉得看到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所有看到内容,他们都觉得是表演,是秀。所以,带着不信任去参观北京,参观的感觉就是不信任,他甚至会认为接待人员来自于政府部门,对他们进行洗脑,所以他们会觉得非常的排斥。
3、你在北京生活过吗?在北京过得怎么样?
怎么说呢?我到过北京,一段时间,又一段时间,算生活过吗?不如说逗留过更贴近些,我就来谈谈其中一段时间的一鳞半爪:那是九十年代初,九一年?几天几夜的长途列车终于到站了,人困得不得了,天尚未亮,广场上满是来来往往的旅客,不少三五成群的以行李作凳坐着打盹。为了省钱,我也不想去找旅舍,寻个啥位儿捱到天亮,我靠着铁栅栏,看看京城的夜景,眼皮很快就想闭合了。
太想睡了,但又警惕着坏人来袭。时醒时睡,身子也一斜一直,弄得铁栅栏晃动,发出小小的咣朗声,天亮了。我活动活动身子,四处溜溜,看看方位,寻到公交站,等车,不一会,汇集了很多人,我发现有人用奇怪的目光悄悄扫我,还有的人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我想,或许我乡巴佬太土?好象也不对啊,来北京的乡下人太多,什么人没有啊?令我想不到的是,一路换乘了几站,这场合竟象痘疫一样,阴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