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一些性能可靠、细节精美的现代自制机芯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基础机芯。不可否认的是,相比其他国家的产品,消费者选择以瑞士ETA的机芯打造的腕表会更容易得到始终如一的使用体验,自制机芯的成本和品质都比批量生产的外购机芯要高,而品牌也会在未来提供完善的保养维修服务。
1、卡地亚和宝珀的手表哪个好?
笔者推荐宝珀。其一,宝珀是专业做表的品牌,而卡地亚的品类则比较丰富,相比专注一行的人,跨足越多的人对于每一行的精细度都很难做到极致。其二,宝珀手表性价比比较高,坊间甚至有一种“天地良心珀”的说法,也就是说,同价位的表款,宝珀无论是机芯(自主机芯),打磨,还是复杂功能等,都可以说是略胜一筹。这是一枚比较入门级的宝珀(宝珀经典系列6223-1127-55腕表),也是一枚正装腕表,适合佩戴出席商务场合,或是见重要客户,这枚腕表搭载自动机械机芯,表壳为精钢材质,黑色鳄鱼皮表带,具有日期显示功能,表径38毫米,防水30米,参考价格61500元(以实际价格为准),
2、很多手表品牌说自己的机芯是自产的,自产机芯很好吗?
这次ArielAdams和DavidBredan将就自制机芯这一话题进行一番辩论。二人都是腕表界的大佬,在此邹三山将他们的讨论内容贴了出来,供大家参考:ArielAdams:人们对于机械机芯的价值与心理感受往往是不合逻辑的,我认为从一流机芯厂采购的机芯在很多情况下都和自制机芯相差无几,甚至更好。
但收藏家们却总是不以为然,他们一直对后者怀有极大热情,大家可以这样看:首先,腕表机芯像是一个微型引擎,其性能表现与可靠性对用家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要一台机器达到完美状态,那么制造商就必须对其进行彻底的测试和优化,这一调校过程(有时)会耗费数年时间,即使是由专业电脑对机械结构进行模拟测试,也不一定能100%确定其实际运作效果。
那么谁会自发地进行这些测试和调校呢?会是自行研发机芯而产量仅千枚的企业,还是以批发机芯为主业并对生产线投资巨大的专业工厂呢?虽然自制机芯的原创性和观赏性值得推崇,但机芯运作的稳定性和耐久度不是更加重要吗?况且在日后的保养维修中,如果零部件易于获取而技术人员也都训练有素的话,也会减少许多麻烦,DavidBredan:俗话说得好:凡事都有第一次。
在过去的15年里,自制机芯也「第一次」遍地开花,大大小小的腕表品牌都打着「瑞士制造」的旗号疯抬售价,但往往提供的只是同质化的产品——它们可能都漏掉了备注:瑞士制造=(大部分由)瑞士(其他供应商)制造。可靠的性能是任何机芯的基础要素,即使是自制机芯也不能例外,你提到:自制机芯的「原创性」和「观赏性」不如「可靠性」、「耐久度」和「维修难易度」那么重要。
对大多数人来说的确如此,但自制机芯就无法做到两全其美吗?我认为不尽然,虽然有一些自制机芯的确诚意欠奉,但也有很多简单或复杂功能的自制型号能够全面超越从外部采购的基础机芯。如果腕表搭载的都是同一基础机芯,那么不管款式如何改变,它们也还是令人兴致索然,虽然这类机芯确实可靠,但在长年的收藏和鉴赏过程中,几枚(或一枚)就已经足够多了。
许多表迷都不会考虑换壳不换芯的表款,因为对他们来说同样的基础机芯没有太大意义,那些希望一睹当代制表全新里程碑(或者只想添置点新花样)的人们一定会倾向于更加精美的自制机芯。尽管价格更高,但他们从中获得的视觉享受以及更为入时的性能表现(想想大尺寸腕表)就已经能值回票价,毕竟许多基础机芯的设计已有数十年历史了,
最重要的是,一些性能可靠、细节精美的现代自制机芯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基础机芯。ArielAdams:一枚搭载独家机芯的时计确实能提供重要的情感价值,对任何收藏家而言,最理想的莫过于一枚从内到外都由同一品牌打造的腕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性价比,我们都同意一枚腕表应该在技术、艺术层面上都达到较高水准,但消费者需要为此付出多大代价呢?我认为自制机芯缺乏逻辑的价值主张并不符合许多消费者的利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