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官的补服是仙鹤,一品武官则是麒麟,这两类补服上的动物是古人认知中除了龙凤之外最为尊贵的神兽,因此也对应了他的官职。古人的阶级制度是森严的,因此官职与服装也是严格契合,这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收入,国家为了防止贪污腐败,特地还设置了养廉银,而一品大官的养廉银是按照总督的规格发放的,一年是一万六的白银。
1、在古代,员外是什么样的官?有哪些权利?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我们常在明清白话小说中看到员外这个称呼,其含义是当地乡绅、大户或者是告老还乡的退休官员,类似于今天的离退休干部。譬如明代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有《莽儿郎惊散新莺燕扶梅香认合玉蟾蜍》一篇,文中这样写道:“话说杭州府有一个秀才,姓凤名来仪,字梧宾,少年高才,只因父母双亡,家贫未娶。
有个母舅金三员外,看得他是个不凡之器,是件照管周济他,”文中这个“金三员外”就是题目中所说的员外。员外之称源于员外郎,员外郎是中国古代的官员职务,在隋唐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非常常见,当时中央政府设兵、吏、礼、工、户、刑等六部处理政务,部中设司,司官以郎中、员外郎和主事为主。其中郎中相当于今天的司长,员外郎是副司长,主事类似于处长,
长篇小说《红楼梦》中荣国府主人贾代善临终时,皇帝让其长子贾赦袭了世职,次长贾政赐了工部主事之职,后来升了员外郎。用现在的话说,贾政就是建设部的副司长,虽然是世家大族出身,但职务并不是很高,《红楼梦》中的贾政就曾当过员外郎明代特别是清朝以后,员外郎这个职务成为部门闲职,一般为正五品或者从五品。当时国家财政紧张,允许民间富户商人捐钱获得官职,科举出身的官员称为科班,花钱买官的称为捐班,
2、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从秦朝到清朝,除了国家政治制度体系外,官僚制度也发展得相当完善。清朝入关后,在明朝官僚制度上做了相应的改善,但是大体上还是沿用了明朝的体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九品十八级’的官僚体制,清朝的官僚制度,其实最被大家熟知的是九品官,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芝麻官。那么九品的芝麻官究竟手中掌握的权利有多大,若是详细说其实并不能感觉到他手中微弱的权利,那么我们把当时一品大官权利结合起来,与今天的官僚相对比,就明白了,
清朝的官员分为两大类,一文一武各司其事。而清朝为了区分官员的等级,因此在官员的衣服上缝制了不同的兽类,而一品文官的补服是仙鹤,一品武官则是麒麟,这两类补服上的动物是古人认知中除了龙凤之外最为尊贵的神兽,因此也对应了他的官职。但是对于九品官员的职位,当然是古人认知中最为低下的动物,文官为蓝雀武官则为海马,
古人的阶级制度是森严的,因此官职与服装也是严格契合。而同时隐藏在官职下面的,不只有权利的大小,更有薪水的高低,清朝中的正一品包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公——太师、太傅和太保,此外还有领侍卫内大臣、三殿三阁大学士、伊犁将军、绥远将军、大学士衔总督。当然,大多时候来说,正一品的三公,基本属于荣誉官职,没啥实权,
当然官职大,自然而然所受到的俸禄也多。正一品的官员年俸为180两,而禄米是180斛,这样的俸禄放在现在年薪差不多是八万左右,这样的俸禄在如今的二三线城市勉强还算个中等阶级。但是这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收入,国家为了防止贪污腐败,特地还设置了养廉银,而一品大官的养廉银是按照总督的规格发放的,一年是一万六的白银,
所以一品大员的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如今的300万。而九品官员相比之下压根就不够看了,九品官员既有京官,如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各部院九品笔帖式;也有地方官,如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是当时县官的从属官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主任科员,九品官的工资更是让人捉襟见肘,九品官员的工资大约是33两1.14钱,而所受的禄米是33斛1.14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