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实验分析可得,已知存在于月球表面的元素包括氧(O)、硅(Si)、铁(Fe)、镁(Mg)、钙(Ca)、铝(Al)、锰(Mn)和钛(Ti)。在1969-1972年阿波罗载人计划着陆期间,有六个地点被直接采样,并且有380.96公斤(839.9磅)的月球岩石和月球土壤带回了地球。
1、月球的表面是什么物质构成的?
月球,俗称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根据波的传播,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为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4.7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温度为1000~1500℃,据推测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在1969-1972年阿波罗载人计划着陆期间,有六个地点被直接采样,并且有380.96公斤(839.9磅)的月球岩石和月球土壤带回了地球。据实验分析可得,已知存在于月球表面的元素包括氧(O)、硅(Si)、铁(Fe)、镁(Mg)、钙(Ca)、铝(Al)、锰(Mn)和钛(Ti),
2、日食的原理是什么?在月球上能看到日食吗?
日食和月食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黑暗区域,叫做影子。影子又分本影、半影和伪半影,日食就是人处在月亮的影子里时,看到的太阳的情形。地球上处于本影区看到的是日全食;处于半影区看到的是日偏食;处于伪本影区看到的是日环食,月食是人看到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的情形。
月亮进入半影区时叫半影月食,只是亮度有所减弱,没有观赏价值;部分进入本影区时叫月偏食;全部进入本影区时叫月全食,由于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大小和距离的关系,不会形成月环食,月亮也不会进入伪半影区。当发生月食时,在月亮上看太阳就是日食,处于地球的半影区可看到日偏食,处于本影区可看到日全食,刚才说了,月亮不会进入伪本影区,所以,在月亮上不会看到日环食。